為了響應中央大政方針,更好服務閩中地區鄉村振興事業和“三農”經濟發展,農發行福建省分行在一座千年古縣種下了“支農為國”的“種子”——同年12月,農發行德化縣支行掛牌成立。十年奮進路,支農踐初心,德化縣支行櫛風沐雨、勇毅前行,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灌溉”德化、永春兩地“三農”沃土,并在福建省分行成立三十周年之際,以累累碩果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成立以來,該行累計獲批中長期項目41個,授信金額211.5億元,項目涵蓋糧食、農村路網、水利、土地整治等各類民生領域。
美景為紙本,青山綠水繚繞宜居“黃金鄉”
“環境好了,生活才能更好……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鄉村既是農業生產的空間載體,也是廣大農民的家園故土。無論是為現代農業化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還是不斷滿足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都切實要求把鄉村建設好、建設得漂亮。
2015年,農發行德化縣支行根據永春縣政府發布并實施的《永春縣美麗鄉村建設規范》,圍繞美麗鄉村,量身策劃了“美麗鄉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美麗貸”;圍繞“農”字做文章,投放“福地貸”促動三變改革,助力資源變資產,撬動閑置農地、撂荒地、低效地流轉;投放農發行基礎設施基金支持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助推永春農產品加工產業提質升級。在農發行的精準服務下,經過多年的深耕培育,永春縣如今已集國家園林縣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等美譽于一身,成為中國第一“鄉愁”縣。
在德化,該行依舊將環境治理作為深耕鄉村振興事業的重要環節。曾坂村是我國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因上世紀90年代曾發展水泥產業,導致其母親河——涌溪遭受了污染。2023年,農發行德化縣支行充分運用學習“千萬工程”經驗,以德化縣“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整體推進試點縣建設”為契機,支持了“一縣一溪一特色”田園風光項目。該項目對涌溪流域內10個村莊展開全面治理。經統計,項目將建設農田綜合整治開發3900余畝,建設防洪堤、生態化改造護岸、安裝仿木欄桿20余公里,提升改造鄉村道路11公里、污水管網6公里,并建造污水站1座。這些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河道沿線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2024年7月,在共青團中央與農發行總行承辦的“鄉村振興”志愿服務項目組織下,來自福建理工大學、華僑大學等數座高校的青年志愿服務團隊來到了曾坂村進行研學。映入學子們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青翠稻田,是接天連葉的廣袤荷塘,是清澈見底的叮咚流水。學子們被新農村的風光深深吸引著,在不遠的未來,這或許能成為激發他們投身鄉村全面振興偉大事業的熱情活力和創造潛能的一抹力量。
富裕為立意,安居樂業百姓攜手“奔小康”
“國之稱富者,在乎豐民。民營企業都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的殷切囑托,立足自身農業政策性銀行的優勢,十余年間不斷發揮金融力量,在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方面狠下功夫,為促進永春、德化縣域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取得扎實成效持續努力。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焙葱l糧食安全是農發行的立行之本、主責主業。隨著脫貧攻堅戰的勝利,我國成功消除了絕對貧困。人們似乎認為,“富裕”與“吃飽”毫不相干了。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農發行德化縣支行始終不遺余力地踐行著“糧食銀行”的使命與擔當,11年來把服務好地方糧食輪換作為第一要務,累計發放地方儲備糧貸款61筆,金額共計52924萬元,累計協助調入13萬噸稻谷、3991萬噸小麥,積極發揮著糧食儲備資金供應主力軍的作用。同時,該行貫徹落實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部署,緊貼“三農”需求,主動對接倉儲建設規劃,促進當地糧食倉儲向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轉型,有效解決了保糧手段落后、倉容嚴重不足問題,切實守好百姓的米袋子,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糧足民安。
談起“衣食住行”,“住”往往是老百姓的堵點、難點。農發行德化縣支行通過金融支持永春、德化兩縣棚戶區改造,讓老百姓從低矮危險的棚戶區,住進了整潔亮敞的套房?!拔覍O女上初中時,每次晚上放學回來經過小巷,我都不由擔心?!比缃窬幼≡诩茉仆て瑓^棚改安置房——鳳凰花苑的許老太說,“現在我們住進了新房子,孫女也考上了一中,上學只用進出小區走馬路,安全了太多?!睋y計,該行通過支持棚戶區改造累計投放支農貸款28億元,建成住房約25.6萬平方米,讓3000余戶家庭無負擔搬進了現代化的住房。
共同富裕,“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農發行德化縣支行積極支持民營涉農小微企業,“授人以漁”,助力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信貸支持泉州市龍頭養殖企業永春隆興種養殖有限公司1000萬元用于采購種豬、培育養殖;支持德化縣特色產品企業德化縣祥山大果油茶有限公司900萬元用于采購茶油提煉生產設備、升級生產線;支持永春蘆柑種植企業福建省永春大鵬苗木有限公司1000萬元用于良種培植、經營生產……通過持續不斷地支持振興優秀民營企業,實現多種所有制經濟攜手赴小康,團結一心交上共同富裕的“答卷”。
賦能為工筆,產業振興扎實支農“切入點”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鞭r發行德化縣支行主動服務和融入永春、德化兩縣產業發展戰略,根據地方資源稟賦,以政策性金融力量賦能縣域產業振興。
在以陶瓷立縣的德化,該行主動服務和融入德化縣“大城關”戰略,針對縣政府提出的“傳統瓷雕精品化、工藝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藝術化、新型陶瓷規模化”的陶瓷產業發展思路,分類施策,多管齊下,積極助力政府推動城東開發區建設,支持電商物流園、陶瓷業標準廠房建設;支持污水處理和垃圾焚燒等項目,推動產業“綠化”;搶抓政策機遇,實現農發行福建省分行系統內首筆高速公路項目審批投放,提升交通運力。農發行德化縣支行對產業振興的精準服務得到德化縣政府的首肯心折,連續9年收到縣政府的表揚信。
在產業豐富的永春縣,農發行德化縣支行緊緊跟隨產業發展的政策導向,量身策劃,精心打造,積極助力永春多維產業轉型升級。以永春縣獲批成為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建設試點為契機,支持永春農產品集中加工區建設,推動農產品加工從“作坊式”向“集約化”轉型;根據中央倡導集約用地的新要求,支持永春輕工智造產業園建設,引導產業空間結構合理分布,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增強招商引資競爭力;支持海峽兩岸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通過提升基建、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實現農業和文旅產業有機融合。
春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農發行德化縣支行對兩縣“三農”事業的精心“勾勒”、耐心“修飾”,只不過是福建省分行三十年間在八閩大地絢麗多彩的鄉村振興事業繪圖中的一景。金融之筆需要強有力的抓手,“刻畫”當下、“描繪”未來更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農發行德化縣支行將久久為功,以敢拼會贏、滴水穿石的奮斗韌勁,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精神面貌,為農發行的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繪就更美麗的畫卷。(文/肖先祺)
關鍵詞:
